关怀版 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种植业 > 种植业文件

2025年全省玉米春播技术指导意见

日期:2025-03-14 22:09 来源:省农业农村厅公众号 访问量:
【字体:

目前,我省玉米正处于备耕备播的关键时期。据省气象部门预测,2025年我省春季终霜冻略早,春季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后春东南部存在阶段性低温风险;春季全省平均降水量多于常年,后春旱涝分布不均,西南部存在春旱风险,气候条件总体利于春耕春播工作顺利开展。为全力抓好玉米春耕春播,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夯实全年丰产丰收基础,现从玉米栽培角度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优选良种

根据当地产业需求、自然生态和生产条件,合理品种搭配,可参考《黑龙江省2025年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种植区划布局》,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或引种备案)、在当地种植表现优良的熟期适宜、丰产稳产性好、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耐密抗倒、抗病抗虫、宜机械作业的优良玉米品种,杜绝越区种植。购买种子后做好发芽试验,机械精量播种种子发芽势宜≥90%,发芽率宜≥95%,发芽率低于88%的要及时退换品种。玉米种子播前做好精选、晾种,对未包衣的玉米种子,可采用含有咯菌腈或戊唑醇+噻虫嗪成分的种衣剂进行包衣;玉米丝黑穗病或玉米矮化线虫病发生较重地块,可分别采用种菌唑、丁硫克百威进行二次包衣。

二、分类整地

对于田间积雪较多的地块,要及早进行机械耢雪散墒,低洼有明水的地块要及时排水。对于作物秸秆需要离田的地块,待土壤表层解冻3-5厘米机车能进地作业的有效时间内,组织采取机械打包、捡拾回收等形式将秸秆尽快离田处理。对于秋翻起垄地块,在土壤化冻3-5厘米时,直接进行顶凌镇压封墒。对于秋翻未起垄地块,先用耢子进行顶凌封墒,待土壤化到15-18厘米后耙两遍直接起垄、镇压。对于去年秋季未整地且墒情较好的地块,如秸秆已离田的,可使用多功能联合整地机一次完成灭茬、旋耕、起垄、镇压等作业;如秸秆需还田的,当土壤化冻12厘米以上时,可使用秸秆全量还田联合整地机一次性完成秸秆粉碎还田、碎土混埋、深松灭茬、起垄镇压等联合整地作业。对于旱情严重的地块,可采取不动土或少动土的方式,如上一年有深翻深松基础,采取机械扫茬播种或免耕播种;如地表秸秆覆盖量大、地表坚硬或低温冷凉的田块,可采用条耕机条带耕作。

三、适期精播

对已达待播状态、墒情适宜且地温达到播种条件的地块适时早播抢播、机械精播。墒情适宜地块建议在5-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通过7-8℃,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时,采用精密播种机或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作业,播深为镇压后3-5厘米,玉米大垄双行精量播种地块,窄行苗带间距40厘米,宽行苗带间距70厘米或90厘米;干旱地块可采用适时“抢墒”、深种浅盖“接墒”、坐(滤)水“增墒”播种等,坐水种的地块播后可隔天镇压,不具备条件的可原垄种植;春涝地块及早清理晾晒地表、翻耕起垄散墒,地干后适时浅播浅种;有条件的地块建议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滴水出苗。播期一般为:第一积温带,4月22日-5月1日,第二、三积温带4月25日-5月5日,第四、五积温带5月5日-15日。

四、合理增密

根据各地生态条件、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管理水平等合理确定种植密度,适度密植。我省玉米常规栽培密度约4000-4500株/亩,对于整地播种质量高、选用耐密抗倒高产玉米品种且肥水供应充足、生产条件整体较好的大垄密植栽培地块密度可达4500-5000株/亩,第四积温带以北常规栽培达到4500株/亩以上,密植可达5000株/亩以上。具备密植水肥一体化条件的,可视生产管理水平等情况增加种植密度,每亩可提高至5500-6000株,需注意关键生育期实施化控防倒。如适播期内未达到播种条件,及时改种早熟品种,并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五、科学施肥

各地要根据当地土壤供肥能力和土壤养分状况,以及气候、栽培、目标产量等因素,进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合理调整氮磷钾用量,集成配套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重点推广种肥同播+缓控释肥+无人机追肥和水肥一体化等模式,适当增施有机肥、降低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不同区域施肥的基本原则为:三江平原地区倡导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酸化严重土壤增施碱性肥料;西南部半湿润区氮肥分次施用,适当减少基肥用量,一次性施肥选择缓控释肥料;西部半干旱区、风沙土地区采用氮肥深施和分期追施,做到均衡施肥,可根据需要补充微量元素。在玉米施肥过程中磷钾肥结合整地做底肥或种肥施入,亩施总氮、磷、钾纯量控制在15-25公斤,基肥可分层侧深施,施于种侧5厘米、深8-15厘米,三分之一种肥施于种侧下8-10厘米,三分之二施于种侧下12-15厘米;种肥距种子5厘米、深8-10厘米,防止烧种、烧苗。

六、绿色防控

据预测,今年黑龙江省玉米病虫害总体将中等发生。中南部和东部地区草荒较重的县份注意防治三代粘虫;西南部地区加强玉米螟防治;东南部地区注意玉米大斑病和灰斑病防治;整体要注意北方炭疽病、茎基腐病和穗腐病等病害发生动态,同时密切关注地下害虫与苗期害虫密度较高的地块,要及时开展防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大力推广应用绿色防控、生物防控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因春季气温正常略高,降水相对偏多,利于杂草发生,建议各地要加大杂草防除指导力度,注意除草剂品种合理使用,兼顾安全高效的原则,避免因除草剂超量使用及单一除草剂品种多年连续使用带来危害和不良效果。要因地制宜进行化学除草,合理选用助剂,土壤温湿度适宜时,提倡苗前封闭除草为主,苗后茎叶除草为辅;墒情较差的区域,以苗后茎叶除草为主、苗前封闭除草为辅。出苗后,应及时中耕,消灭杂草,活化土层,促进根系生长,以保壮苗。

责任编辑:

【打印本文】 【关闭】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智能问答机器人 hi! 我是智小龙
微信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