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种植业 > 种植业文件

2025年全省大豆春播技术指导意见

日期:2025-03-14 22:16 来源:省农业农村厅公众号 访问量:
【字体:

目前,我省正处于备耕备播的关键时期。据省气象部门预测,2025年我省春季终霜冻略早,春季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后春东南部存在阶段性低温风险;春季全省平均降水量多于常年,后春旱涝分布不均,西南部存在春旱风险,气候条件总体利于春耕春播工作顺利开展。为全力抓好大豆春耕春播,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夯实全年丰产丰收基础,现从大豆栽培角度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精细整地

秋整地起垄地块,在土壤化冻3-5厘米时进行顶凌镇压,防止跑墒。秋整地未起垄、已完成秸秆翻埋或深松作业的地块,可在土壤化冻5-7厘米时开展耢地封墒作业,土壤化冻12-15厘米时采用重耙或重耙与旋耕联合作业,再起垄、镇压,达到待播状态。未进行秋整地的地块,对于土壤墒情适宜、达到整地标准的,待土壤化冻15-18厘米时进行深松、旋耕或耙、耢、起垄、镇压连续作业,避免跑墒。

二、精选良种

根据积温条件和市场需求,可参考《黑龙江省2025年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种植区划布局》,选择优质高产、抗逆、广适性强的品种或高油、高蛋白等专用品种,杜绝越区种植。播种前进行种子精选,剔除病粒、瘪粒、破损粒,确保种子纯度和净度。受大豆扩种、连作及雨水增多等因素影响,我省大豆根部病害近年来有加重趋势,建议各产区根据当地病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大豆药剂包衣防病技术,避免白籽下地。引导农户科学选用含咯菌腈+精甲霜灵成分的大豆种衣剂或宁南霉素水剂进行种子处理,大豆新型镰孢菌根腐病发生地块,要加入三氟吡啶胺,若需兼防大豆根潜蝇、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选用含噻虫嗪成分的种子处理剂,大豆胞囊线虫病可选用含有苏云金杆菌或甲维盐成分的种衣剂包衣预防。药剂用量要严格按产品说明书使用,避免发生药害。接种大豆根瘤菌也可以有效减轻重茬种植影响,要结合本地主栽品种,选择适宜的大豆根瘤菌菌剂产品,大力推广大豆根瘤菌剂接种技术,提高根瘤菌接种质量,扩大根瘤菌接种面积,缓解重茬种植对大豆自身固氮能力和产量的影响。

三、适期播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墒情和品种特性,科学确定适宜播期。一般当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时即可播种,土壤湿度较大时可适当推迟播期。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栽培模式,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常规栽培黑龙江北部、西北部地区亩保苗2.2-2.5万株,东部地区亩保苗1.8-2.1万株,中南部地区亩保苗1.7-2.0万株。采用精量播种机播种,确保播种深度一致,下籽均匀,避免漏播和重播。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厘米,土壤墒情较差时可适当深播、浅覆土、重镇压,晚播时要选择熟期稍早品种,适当增加密度。要严把播种质量关,做到用种精量、播种精细、深浅一致、下籽均匀、覆土严密,保证匀播密植。大豆播期:第一、二积温带,4月28日-5月5日,第三、四积温带,5月3日-12日,第五、六积温带,5月8日-20日。

四、科学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大豆需肥规律,结合目标产量,测土配方施肥,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推广接种大豆根瘤菌,适当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一般亩施化肥12-18公斤,其中氮、磷、钾比例为1:1.1-1.5:0.5-0.8。接种大豆根瘤菌菌剂的,可适当减少氮肥用量。机具配套的区域建议底肥分层侧深施,种侧5厘米,上层施于种下5-7厘米处,肥量占底肥的1/3;下层施于种下10-12厘米处,肥量占底肥的2/3。积温较低的冷凉地区,适当降低下层施肥比例。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微生物复合菌剂+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生物菌肥与化肥配合使用。如大豆苗期长势过旺、有徒长倒伏风险时,可于初花前及早化控,可用烯效唑兑水喷施,也可喷施调环酸钙等,防止徒长倒伏。

五、防控病虫草害

据预测,今年黑龙江省大豆病虫害发生趋势总体为中等发生。防控病虫草害应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的环境条件。重点防控大豆根腐病、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大豆红蜘蛛、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菌核病、大豆霜霉病及地下害虫和苗期害虫。针对不同施药时期、不同草相和杂草叶龄,选用安全有效的除草方式和除草剂配方,注重不同作用机理药剂轮换或混配使用,控制除草剂用量,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减轻作物药害。病害防控:防治大豆根腐病除采用种衣剂包衣外,后期可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等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可在播种前可选用苏云金杆菌HAN055混土后采取沟施方式进行预防,大豆菌核病应在大豆封垄前喷施,含有氟唑菌酰羟胺、异菌脲、咯菌腈、咪鲜胺、腐霉利、菌核净等成分的药剂,大豆霜霉病防治药剂可选用霜脲·锰锌、噁霜·锰锌、氟菌·霜霉威等药剂;防治灰斑病、褐斑病等真菌性病害,可选用含嘧菌酯、吡唑醚菌酯、丙环唑、氟环唑等广谱性成分的药剂,做到“一喷多防”;防治细菌性斑点病等细菌性病害,可选用解淀粉芽孢杆菌、王铜、噻唑锌、噻霉酮等药剂。虫害防控:利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物理方法防治害虫。推广应用生物农药,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虫害。科学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适时开展化学防治,防治地下害虫除进行种子处理外,也可播种前后选用噻虫嗪、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等药剂采用沟施方式进行防治。草害防控:根据当地杂草种类和发生规律确定除草剂种类,兼顾安全高效。一般采用苗前封闭除草和苗后除草相结合的除草方式。苗前封闭除草一般在播后苗前进行,可选用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混配嗪草酮、异噁草松、噻吩磺隆、唑嘧磺草胺、丙炔氟草胺、2,4-滴异辛酯等药剂;苗后茎叶除草一般在大豆1片-3片复叶期、禾本科杂草3叶-5叶期、阔叶杂草2叶-4叶期进行,茎叶喷雾在保证大豆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尽早在杂草低叶龄期进行施药,可使用烯草酮、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精吡氟禾草灵、烯禾啶等与氟磺胺草醚、灭草松、异噁草松等药剂混配使用。除草剂施用量和施药时期要严格遵照使用说明,可配合助剂喷施,提高防效。如出现药害时要及时喷施碧护、芸苔素等药剂,并补充氨基酸水溶肥、微生物菌肥等叶面肥以加快恢复生长。

责任编辑:

【打印本文】 【关闭】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智能问答机器人 hi! 我是智小龙
微信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