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耕耘”在乡能人创业典型案例(十二)
白鹅托起致富梦
——绥化市青冈县黄继东创业创新典型材料
一、创业名片
黄继东,男,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大专学历,2003年创建了青冈县第一家专业鹅雏孵化场,2014年成立了青冈县继东大鹅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
二、创业感言
一个人走路,可能会走得更快,但是一群人走路,一定会走得更远。
三、创业故事
一是艰苦创业,树立技术为先发展理念。白鹅饲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诗句就是古人对白鹅形态的赞美。白鹅的经济价值很高,它的肉、蛋低脂肪高蛋白,是餐桌上的佳品,鹅绒制品更是人们的珍爱。黄继东小的时候家里曾经养过几只鹅,每天放学后,他都会到村口去放鹅,在黄继东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中学毕业后,黄继东打算靠养鹅致富,却发现饲养几千只鹅和几只鹅完全不是一回事。于是他自费南下去鹅厂学技术,却发现人家在关键环节上总是对他遮遮掩掩。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黄继东理解人家的心情,但他也暗下决心,自己将来绝不做保守的人,而是要把技术分享给大家,一起养鹅致富。在这段时日里,凭借着个人的吃苦耐劳,认真钻研的精神,使他逐步了解了白鹅的生活习性、生长条件等方面知识,初步掌握了鹅雏孵化、幼鹅饲养方面的技术。2003年他带着学到的技术和积攒的资金,回到家乡开始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养鹅事业。最开始的两年并没有获得任何经济效益,为了解决白鹅养殖中的一些技术难题,他多次赴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兽医卫生防疫部门向专家请教,到省内白鹅养殖单位向有实践经验的养殖户学习,去重庆市、绵阳市考察,购买白鹅防疫疫苗。经过几年的艰辛打拼,逐步解决了白鹅养殖中的一些技术难题。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经济效益的提高,他先后投资700余万元,建造了鹅雏孵化和种鹅繁育两个基地,为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几年来依托基地逐步扩大了白鹅的孵化量、养殖量和销售量,使得他的养鹅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二是扩大规模,建立科学合理经营机制。为了把养鹅事业做大做强,更好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由黄继东发起,联合全县36户养鹅大户成立了继东大鹅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基地为依托,以大户为骨干,建立起一整套经营机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营机制共分三个部分:一是统分结合,根据合作社社员遍布全县,生产、管理分散的特点,合作社加强了统一的功能,即:统一生产计划指标,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饲料配方。社员及养鹅户则按照计划自定规模、自选品种、自主经营。这种统分结合的方式,既方便了合作社的管理,又放活了社员的经营。二是公平定价,合作社与社员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互信关系,每年种蛋收购期,综合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四省种蛋价格,双方共同确定种蛋收购价格,并根据种蛋孵化流程,合理确定鹅雏价格。三是互利双赢,在种蛋方面,合作社按市场价从社员和农户手中收购种蛋,作为孵化鹅雏的生产原料。在鹅雏方面,合作社首先将销售鹅雏所得净利润的20%让利给社员,其次按照社员提供的种蛋数量进行二次分红,每个种蛋分红0.2-0.4元。
三是展望未来,确定白鹅产业发展路线。展望今后白鹅事业的发展,黄继东说:继东大鹅养殖合作社会继续发挥科技示范、中心纽带作用,吸收更多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引领带动更多的贫困户从事白鹅养殖产业。同时,寻求合作伙伴,开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搭建电商平台,拓展网络销售,注重品牌效应。使青冈县的白鹅养殖加工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支柱产业,把青冈县打造成真正的“白鹅之乡”。
四是造福桑梓,引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黄继东同志在养鹅事业上获得了成功。他致富不忘乡亲,经常用自身的经历向乡亲们宣传养殖白鹅投资少,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鼓励和动员周边农户养鹅,并无私传授养鹅技术。在他的帮助下很多家乡的农民掌握了育雏、防疫、育肥鹅、种鹅饲养、种蛋储存等方面的技术。几年来合作社以民政镇有利村和沿河村为中心向外辐射,以大户带动小户、以社员带动非社员的形式,组织开展白鹅养殖。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不仅家乡两个村养鹅大幅度增加,全县的养鹅事业也发展得很快。2018年合作社孵化鹅雏200万只;养殖商品鹅40万只,收益700余万元;养殖种鹅5万只,收益380余万元。合作社带动周边的养殖户,养殖商品鹅70万只,销售商品鹅、商品蛋,收益1200余万元。很多农民通过养殖白鹅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二十年来,黄继东同志以艰苦卓绝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养鹅事业上,送走了一个又一个严寒酷暑,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美好春天。用智慧和汗水,铸造了辉煌。
四、创业心得
黄继东说:创业的第一步是选对项目,正确的项目才是成功的开始,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每一个想要创业的人,都应选择符合自己发展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