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 > 其它文件 > 黑农厅函

  • 736916951/2025-000651
  •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 2025-03-24
  • 关于开展2025年度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转化“五大”行动的通知
  • 黑农厅函〔2025〕228号

关于开展2025年度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转化“五大”行动的通知

日期:2025-03-24 10:52 来源:省农业农村厅科学技术处 访问量:
【字体:

各市(地)、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我省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科技成果产业化突破年工作要求,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体系协同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提质增效、优势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等五大行动,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培育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具体通知如下。

一、总体目标

围绕农作物、畜牧、渔业、农机、加工等重点领域,遴选发布100项以上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打造100个以上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新场景大规模推广示范,整合涉农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创新企业等优势科技资源,充分发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各级农技推广体系等支撑服务作用,加快区域农业科技创新,逐步提升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逐步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双百”行动。围绕农作物、畜牧、渔业、农机、加工等重点领域,遴选推介100项以上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打造100个以上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请各申报主体于4月3日前将申报书报送至县级农业农村部门,遴选方案见附件1),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一是加强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将遴选的农业科技成果依托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佳木斯国家农高区、农业科技企业等平台载体,发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各级农技推广体系等作用,开展农业科技成果实地观摩、经验交流等示范推广活动,邀请种粮企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小农户参观学习,打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二是发挥基地带动作用。示范基地承担遴选的农业科技成果(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新场景)推广工作,每个基地示范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不少于1项,开展技术示范推广活动不少于3次,直接联系农户不少于20个。将遴选的农业科技成果纳入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培训活动,依托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基层农技推广中心展示场所、佳木斯国家农高区、农业科技企业等平台载体,开展农业科技成果技术培训。三是加强跟踪评估反馈。探索建立跟踪评估反馈机制,采取跟踪问效、阶段性总结、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全面掌握评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及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示范带动成效。

(二)实施产业体系协同创新行动。优化4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布局,围绕科技创新、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重点任务,加强体系间和体系内的协同联动,切实发挥服务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作用。一是开展协同创新。聚焦农业新品种培育、耕地质量提升、农机装备研制、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畜禽水产疫病防控、高效种植养殖、绿色低碳农业、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制造、农产品质量安全、乡村发展等农业科技创新十大重点领域,各体系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联合开展共性技术研究,加快关键技术突破,解决制约我省农业发展瓶颈困难问题。二是促进成果转化。坚持科研联推广、带企业、建基地、抓示范、带农户,通过现场会、培训会、科技小院、合作共建等方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试验示范、熟化集成和转化推广。建立科研直接面向农业生产、解决实际难题的新模式,解决科研与产业相脱节、两张皮等问题。三是强化科技服务。各体系要紧盯关键农时,深入县乡、村屯、地块,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推进“五良”融合,服务大面积单产提升,凝练总结农技推广服务新机制模式1套,当好指导团;联结1个以上农业企业,开展科企合作共建,当好服务团;遴选一批体系副首席,进一步优化体系人才队伍梯队,当好“孵化器”;开展产业技术规划和宏观经济研究,形成1篇以上调研报告,当好智囊团;建立病虫害防控、重大动物疫情等重点领域应急处置技术模式,当好应急队;加强科技宣传,强化先进技术和重要农情培训,当好宣传队

(三)实施基层农技推广提质增效行动。支持全省71个县(市、区)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发挥各级农技推广人员作用,提升素质能力水平,打造一支业务素质高、服务能力强的农技推广队伍。一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各项目县要遴选推介一批农业主推技术,通过点对点指导、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技能培训等活动,加快推动技术成果示范推广,力争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8%。完善包村联户服务机制,每名基层农技员定向包联至少1个行政村,联系若干生产大户或农民技术员。积极运用中国农技推广App、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开展问题解答、业务指导、技术普及等在线指导服务。二是提升农技推广队伍能力素质。加强全省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省级统一组织开展脱产业务培训。项目县根据本地产业发展实际,采取课堂教学、异地研学、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分产业、分层次、分主体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全省培训基层农技人员5000人次以上,其中培训农技推广骨干人才2500人。三是建强农技推广服务力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遴选、招录、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农技推广队伍。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向土专家田秀才以及三支一扶计划中涉农毕业生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等招募特聘农技员300人以上,逐步壮大农技推广服务力量。

(四)实施优势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行动。积极探索部省、省地、院地等科技合作模式,推进科技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高地。一是创新合作共建模式。支持富锦市、甘南县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打造合作模式,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其他地区与涉农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科技企业等力量,创新合作模式,服务区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快国家农高区发展。支持佳木斯国家农高区创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加强优质品种、先进技术及智能农机装备等农业科技成果试验示范,开展先进农业技术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集成创新和熟化验证。支持农高区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引领带动区域农业产业升级。三是建设科技服务区域站。支持省农业科学院与地方农业推广部门建立合作,联合建设省级科技服务区域站30个,持续开展150个百亩攻关田、100个千亩示范方、5个万亩创建片建设工作,积极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构建不同地区粮食作物产量提升模式,协同高效破解当地农业发展瓶颈制约问题,辐射带动全省实现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

(五)实施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分类培育一批领军型、成长型、潜力型农业科技创新企业,加强各类资源向企业集聚,强化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构建常态化对接服务机制,助推企业做大、做优、做强。一是开展分类培育。围绕种业、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择优遴选储备一批有研发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农业科技企业,建立企业培育库,实行动态管理。支持企业申报国家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构建形成由领军型、成长型、潜力型农业科技企业组成的“金字塔”式阵型。二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申报农业科技项目及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项目,优先推荐企业承担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及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或修订。支持企业申报“黑土优品”,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支持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申报“神农英才”计划。三是建立对接服务长效机制。与重点企业建立一对一对接服务机制,定期了解企业发展状况,“一企一策”推动解决企业实际困难问题。建立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服务机制,组织银企对接活动,为农业科技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有关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把新时代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作为建设农业强省的重要抓手,强化组织领导,配齐工作力量,完善和运用领导责任、工作推进、督导检查、考核评价四个体系闭环工作落实机制,统筹推进有关工作落实落靠。

(二)强化政策执行。各地要充分发挥资金、政策效应,引导各类项目、人才、技术等资源向基地倾斜,引导农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民等参与基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在基地转化。省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基地购买新品种等物资,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成果展示、实地培训农民等费用,严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购买相关设备。

(三)强化宣传引导各地各单位要创新宣传方式,利用新媒体矩阵,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宣传,及时总结双百行动等取得的进展成效,适时将典型经验做法报送省级、国家级新闻媒体,全力营造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浓厚氛围。

人:王佳奇王恩旭

联系电话:0451—82625987  82675082

电子邮箱:snytkjcjg@163.com

邮寄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文府街4-1

附件:1.2025年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及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遴选方案

   2.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及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申报书

   3.####市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申报汇总表

   4.2025年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成果表

   5.农业农村部科技支撑大面积单产提升基地拟定名单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20253月21

责任编辑: 

【打印本文】 【关闭】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智能问答机器人 hi! 我是智小龙
微信
手机版